当前位置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怎样的心理呢?

创建时间 2023-04-22 17:18:33

问题描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怎样的心理呢?
医生回答
宠问吧特约宠医
宠物猫、宠物狗、宠物问答、宠物百科、宠物周边等宠物知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防卫能力。人们自出生之日起就在不断接受一个个经验教训,并在接受一个个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

有一句话叫做“人不怕跌倒,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倘若某个人头一天被蛇咬了一口,差点被毒死,他一觉醒来后竟然忘掉了昨天的一切,再去试图与蛇保持亲密关系,那么我相信这个人不会有未来的,这样的人一样都不会有未来。

既然“一朝被蛇咬,就不长记性”的人都已不存在了,那么剩下的人就应该是已经有了记忆力的人,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

人类的防御能力不仅在自己身上发现,同时它也会将这些经验教训组织成遗传信号传递给其下一代,以避免下一代走更多弯路。

有人说孩子是无好恶之分的,是因为大人们的偏好才导致了孩子们的爱好厌恶与恐惧,确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看看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能发现他们对待外部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每一个婴儿而言,他们对外部事物都有偏好,即有些东西对他们有吸引力,而有些东西他们则不感兴趣,甚至对有些东西带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

当然这又因人而异,比如就是对待蛇的态度就截然不同,有的对蛇一点也没有惧怕的意识,而有些婴儿天生怕蛇。有人会说,他们的父母们都没有被蛇咬过呀!这就说明这种遗传信号比较只遗传给第二代,可能还会继续传递的。

若遗传信号相当强大的话,可能会遗传许多许多代的。我们知道大雁迁徙、鸟儿做窝、蜘蛛织网、猫咪捉鼠等等主要是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的。

多年前我养的其中一个猫咪是从城里取回家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捉拿超市里的老鼠,将这猫咪取回家时已经近半岁了,按理说应该知道捉老鼠了,可满屋子的老鼠它视若无睹。

电话问其原主人,原主人说“甭说它了,就它的妈妈,它妈妈的妈妈也没见到过老鼠”。我很失望,可没有将它抛弃,一段时间以后忽然发现它开始捉老鼠了。

再后来它有了孩子后,对一个月大小的孩子就用拇指大小的老鼠对孩子进行捉鼠训练,其孩子再大一些,它又用大一些的老鼠让孩子们进行捉鼠训练,要知道这只猫咪是无师自通的,它的悟性应该说全部来自于它老祖宗留给它的遗传信号。

我的邻居家孩子见到猫咪就怕得要命,如何疏导也无济于事,问其父母,其母亲说自己怕猫,不仅她怕,她的父亲也怕。由此我们知道遗传信号是可以代代相传的。

当然那种耳闻目染的感染对别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一旦听说某某人人品不好,我们对他原来的看法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我们与其在今后交往过程中的距离。

中国人曾经被日本鬼子摧残过,我们的父辈,当然年轻一些的你们的祖父辈都经历过、见到过日本鬼子在我们家乡的奸淫掳掠。

因此我们对日本人的仇恨是刻在骨子里的,是老一辈遗传信号中留给我们的。我相信这种民族仇恨一是会通过遗传信号继续传递的,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义务将日本鬼子残害我们祖辈的历史事实告诉给我们的下一辈,让他们不要忘记中国人曾经遭受过的屈辱。

却有不争气的中国人,当然自日本鬼子进中国之日起,中国就有一些汉奸为其卖命,也可以说没有这些汉奸走狗是出卖,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至于这么艰难。

可现在仍然有一些亲日者就让我来气,千里迢迢跑日本买马桶盖的、用日本旗子穿身上作虎皮的、有跪拜在日本人面充孙子的。

猫与老鼠的关系就是保留在骨髓里的,不管你多么强大的老鼠见到猫咪你也不得不低头。正因为有了老鼠这种天生的对猫咪的畏惧,他们才励精图治不断努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修建一个个巢穴以防自己及家人发生不测。

吃一堑长一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只是人类的专利,也不光动物们会对不利于自己的行为及时防御,就各种生命而言都是如此。

一些对动物口感好一些的树木经常遭受动物们的侵袭,这些树木就衍生出荆棘进行自我保护。一些弱不禁风的小昆虫很容易遭受其它动物攻击,它们就生出保护色。

可以说,凡能生存到现在的生命都具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防御能力,这种能力要么是将自己武装的更加强大,要么善于奔跑,要么善于伪装,甚至要么将自己身体中携带一定量的毒素。

我小时候曾想,如果山上的野兔一个个大如牛胖如猪猪行动起来慢如蟾蜍那该多好哇。可现在想来,即便曾经有过那样的动物还等到我去将它们捉来慢慢烤了尽情享用嘛。

蟾蜍人家为什么就那么悠哉悠哉地不怕不怕呢,人家老祖宗早给它们每个人预留了一身有毒外衣,所以它们才见到谁家也不怕。

我们的老祖宗若给我们也武装了坚硬的外壳,有毒的肌肉,喝西北风就能生存的生命,我们人类能进化到现在吗?当然就不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说了。

相关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