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字过来个非,也就是鱼加非是:鲱。念:[fēi]
鲱:fēi 部首:鱼 笔画: 16
基本释义
1.〔~鱼〕体侧扁而长,长约二十厘米,背青黑色,腹银白色。世界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亦称“青鱼”。
2.(鲱)
详细字义
鱼名。也称鰊。一种食用鱼[herring](大西洋鲱 Clupea harengus ),体长约0.3米,特别盛产于北大西洋温水和较冷水域,成大群游近岸边产卵
康熙字典:
【亥集中】【鱼字部】鲱
【广韵】方味切【集韵】方未切,????音沸。【玉篇】鱼子也。又【类篇】一曰海鱼名。又【集韵】匪微切,音飞。与????同。
详????字注。
读音: hóng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鱼〕身体扁平,略呈圆形或菱形,软骨无鳞,胸鳍发达,如蝶展翅,尾呈鞭状,有毒刺。生活在海底。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尖嘴魟、赤魟、燕魟等。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名〉鱼名 ,泛指属于魟科(Dasyatidae)及其他有关科的许多种,在其鞭形的尾的基部旁边有一根或数根带倒钩的又大又尖的背棘,能重创敌人,有时它们能长得很大,其中有些种类对牡蛎危害很大黄魟鱼,色黄无鳞,头尖
“尸+犬”是“戾”的讹字.见《中华字海》663页扫描戾,拼音:lì .①暴恶:.②罪过,乖张:..③至:鸢飞~天.
巘是一个生僻字,它的繁体为“巘”(见现代汉语词典)。拼音:yǎn字义:大山上的小山:“陟则在~”。出处: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狩shòu 部首笔画 部首:犭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QTPF 五笔98:QTPF 仓颉:KHJDI 笔顺编号:353445124 四角号码:4324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E9 基本字义 1. 打猎,古代指冬天打猎:~猎。冬~。 2. 古代指放火烧山以围猎。 3. 古同“守”,指帝王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犬,守声。“犬”
【鳏(guān)】①无妻或丧妻的男人:~夫。~处(chǔ)。~居。~寡孤独。②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鱼。(注:右下不是“小”。)
垚(三个土,读音yáo,意:山高,多用於人名。) 犇(三条牛,读音bēn,意:同“奔 ”,急走,跑,紧赶,逃跑等。) 聂(三只耳朵,读音niè) 磊(三块石头,读音lěi,本义:石头多) 猋(三条小狗,读音biāo ) 贔(三个宝贝,读音bì ) 虫(3个虫重叠,读音chong ) (虫的繁体) 奸(三个女字重叠,读音jian) (奸的繁体) 嘦(上只下要,读音jiào ) 囍(两个喜字,每个喜字
“三个牛”即犇,念“ben”第一声。“三个羊”即羴,念“shan”第一声。“三个鱼”即鱻,念“xian”第一声。犇,本意指牛惊走。引申泛指奔跑,此意后作“奔”。《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犇”归为“奔”的异体字,但是只用于“bēn”音。此字也多用于人名。羴,古代是“膻”的异体字。所谓“膻”就是羊肉的味道,也泛指羊的意思,也是鼻烟品目之一。鱻 ,三条鱼,味道鲜美。这个字读作“鲜”,同时,也是鲜的异体字
狩shòu 部首笔画 部首:犭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QTPF 五笔98:QTPF 仓颉:KHJDI 笔顺编号:353445124 四角号码:4324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E9 基本字义 1. 打猎,古代指冬天打猎:~猎。冬~。 2. 古代指放火烧山以围猎。 3. 古同“守”,指帝王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犬,守声。“犬”
鲚[jì]鱼名,亦作鮆 [long-tailed anchory]。体狭而扁,头小,口大,脊鳍短,臀鳍甚长,生活在近海,春季上溯于江河而产卵。太湖中亦有产者,全体银白色,亦名“刀鱼”、“鲚刀鱼”。 体长,甚侧扁,背部较平直,胸、腹部具稜鳞。头侧扁,口大而斜,半下位。 上颌骨游离,向后延伸至胸鳍基部;上下颌骨、口盖骨、犁骨上均有细齿。眼小,鳃孔大;全体被有薄而透明的圆鳞,无侧线。 胸鳍前6根
性格随机的。 火鸡比较高攻,但是防御低。 木头有防有功, 水的那个防御高。喜欢鸡多一点。
餍 yan 4声1.吃饱。《国语·晋语九》:“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 韦昭 注:“餍,饱也。”《孟子·离娄下》:“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新唐书·哥舒翰传》:“监军 李大宜 在军中,不治事,与将士樗蒱、饮酒、弹箜篌琵琶为乐,而士米籺不餍。”2.满足。《左传·哀公十六年》:“吾闻之,以险徼幸者,其求无餍。”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循良慈惠,深餍人心。”
犷拼音:guǎng三声,与“广”音一样粗野:粗~。~悍。
狎 读音:[xiá]部首:犭五笔:QTLH释义:1.亲近而态度不庄重:~侮。~弄。~昵。~客(嫖客)。 2.习惯。 3.更替。 4.拥挤:车骑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口字旁一个犬是:吠,读音:[ fèi ] 基本解释部首:口 笔画:7狗叫 :吠叫。狂吠。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吠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撇,捺,点。相关词汇:组词 、狂吠、 犬吠、 迎吠 、吠尨 、狺吠 、吠舍 、吠嘷 、吠蛤 、吠声、 吠尧等。字形演变: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吠,犬鸣也。从犬、口。白话版《说文解字》:吠,犬叫。字形采用“犬、口”会义。相关词汇解释:1、鸣吠[míng
獭tǎ1. 〔水~〕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2. 〔旱~〕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3. 〔海~〕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拼音:qiú 简体部首:犭五笔:QTVN总笔画:5笔顺编码:ノフノノフ解释:〔~狳〕哺乳动物,身体分前、中、后三段,头尾及胸部都有鳞片,腹部有毛,穴居土中,善于掘土。昼伏夜出,吃果、菜、蚊、蚯蚓等。肉可食,鳞甲可制提篮等。
一、口字旁一个犬的字是吠,拼音fèi。二、释义:(狗)叫:狂~。鸡鸣犬~。三、字源解说:吠,甲骨文(犬)(口,叫),表示犬只发出叫声。造字本义:动词,狗叫。古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犬”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犬”写成。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吠,犬鸣也。从犬、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吠,犬叫。字形采用“犬、口”会义。 扩展资料:一、
火稚鸡建议满攻满血固执性格<绿宝石中忘记名称了,就是攻击强,特攻弱的那种>木守宫建议满血满特攻也就是客气性格,水跃鱼建议平衡也就是和气性格
鲚[jì]鱼名,亦作鮆 [long-tailed anchory]。体狭而扁,头小,口大,脊鳍短,臀鳍甚长,生活在近海,春季上溯于江河而产卵。太湖中亦有产者,全体银白色,亦名“刀鱼”、“鲚刀鱼”。 体长,甚侧扁,背部较平直,胸、腹部具稜鳞。头侧扁,口大而斜,半下位。 上颌骨游离,向后延伸至胸鳍基部;上下颌骨、口盖骨、犁骨上均有细齿。眼小,鳃孔大;全体被有薄而透明的圆鳞,无侧线。 胸鳍前6根
猋 biāo [形]∶狗奔跑的样子 [dogs moving] [名]∶疾猋 biāo ㄅㄧㄠˉ 犬跑的样子。 迅速:“灵皇皇兮既降,~远举兮云中。” 古通“飙”,暴风;旋风:“~风暴雨总至。”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郑码:GDGS,U:730B,GBK:AA59 笔画数:12,部首:犬,笔顺编号:134413441344 这个字读作“标”。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