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鳝鱼不吃食物怎么办

创建时间 2023-05-21 14:56:07

问题描述

鳝鱼不吃食物怎么办
医生回答
宠问吧特约宠医
宠物猫、宠物狗、宠物问答、宠物百科、宠物周边等宠物知识

养殖黄鳝形式很多,发病原因各异,且网箱、水泥池养殖发病率较高,相对损失亦大,稻田、洼塘养殖发病率低,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条件不适宜。黄鳝养殖起步较晚,系统的技术资料刊载不多,养殖生产中有相当一部分养殖者对黄鳝的生态习性了解甚少,因此,在规划、设计和建池时没有考虑防治鳝病的特殊要求。

如选址不当,取用水源水质不好,灌排系统不畅,或没有独立的进排水道,生产中容易造成一池发病多池感染,再如人工养殖条件下,不少单位和个人设计的水泥池、砖池、网箱定标水位太深、或太浅。

太深时,黄鳝上下活动频繁,体能消耗过大,体表粘液分泌失调,易感染发病,同时也不利于黄鳝呼吸、生长;保水深度太浅时,尤其是夏季易造成水表面温度长时间偏高,而导致黄鳝摄食量下降,甚至死亡,秋季易发生温差过大而扰乱了黄鳝的正常生理机能,降低免疫力,常导致黄鳝“感冒”或大批暴病死亡;

网箱养殖时,网箱中培植的水草过少,或根本没有水草,不利于黄鳝穴(隐)居和调控水温,亦是导致黄鳝养殖失败的原因之一。

2.消毒不彻底或未消毒。黄鳝养殖生产中的消毒应包括鳝种、水体、饵料消毒等。一是鳝种未经选择和消毒,无论是自繁的鳝种,还是从市场上购买来的鳝种均可能带有致病菌、寄生虫、病毒等,即使是健壮的鳝种也难免有一些病原体寄生,一旦条件适宜,便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所以,放养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在市场上购买的鳝种常有钩钓的、体表明显伤残或体质消瘦的,最好在买时就予以剔除。二是养殖水体的消毒,包括放养前的消毒和日常消毒。

放养前水体消毒对于养殖新区、老区均不例外,尤其是养殖多年的鳝池(或水域),放养前没有进行消毒或消毒不彻底,是导致黄鳝发病的一个原因。

随着集约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在高密度养鳝池中,大量黄鳝的排泄物和死鳝的尸体的分解,这会导致产生危害黄鳝的微生物和一些病害的中间宿主的繁衍,如平时不经常对水体消毒,则是造成自身污染的必然结果。

三是投喂新鲜的(或冷藏保鲜的)动物性饵料(如螺、蚌肉、小鱼、蚯蚓等)时,往往是未经消毒处理而直接投喂,这增加了有害生物对黄鳝的危害机会。

食场(或)投喂点内常有残余饵料,如不及时清除,其变质腐败后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水温高、吃食旺季、疾病流行季节最易发生这种情况。

3.密度过高,规格不一。首先是鳝种运输密度过高,装运时间过长,在装运途中,鳝种群体集中挤压,如不能适时处理,黄鳝体表的粘液聚积发酵,使容器中的水温急速上升,鳝体体表粘液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有害致病菌急速感染,往往造成黄鳝入池后数天内大批死亡,有的死亡率高达100%;

其次是饲养密度过高使黄鳝长时间处在应急状态之下,黄鳝分泌粘液的速度加快,若不及时换水或换水有死角时,同样会引发黄鳝生病死亡;

再次,目前养鳝生产中,不仅放养鳝种密度很高,且鳝种来源不一,大小悬殊,这容易引起互相咬伤而引起细菌或霉菌感染。

4.投饵不当。投饵过多、不足或突然改变饵料品种,均会导致鳝病发生。投饵量特别是劣质饵料或是新鲜动物饵料过量,易使水质恶化,促使有害病菌大量繁殖;

投饵不足时,黄鳝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黄鳝虽极耐饥饿,完全由饥饿死亡的情况很少,但容易导致互相残食,引起外伤,从而降低抗病能力;

黄鳝食性特别,以最开始投喂的饵料为理想食品,习惯投喂后,如突然改变饵料品种,将导致黄鳝吃食很少或不吃食,单一饵料投喂亦不能满足黄鳝的营养、生长需要,容易引起某种营养成分缺乏,导致黄鳝消瘦乏力,游动缓慢,常常滞留洞外,严重时更能引起生病或衰竭而死。

5.有害物质的进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增加,如不注意环境保护,工厂中有毒废水、农田中的农药、生活污水大量流入养殖水体及自身防治鳝病过量的用药等,均会引起黄鳝中毒、畸变、甚至不明原因的大批死亡。

一般新建水泥池脱碱处理不完全、消毒时过量用药或时间过长、稻田防治病害用药无选择或方法不当,均易引起中毒,或引起富集而影响黄鳝的商品质量。

建议: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找到原因,之后相对应解决。

相关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