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岁数大了会有稍微弯曲的情况,是正常现象。养殖要点:
1、水温水质:应稳定在22到26度之间,成鱼一般我是控制在22到24度,刚出生的孔雀鱼则是控制在24至26度左右。适应水质为弱碱性也就是PH值在7-7.3之间DH值在8-9左右的水文环境。孔雀鱼对药品和氯气的反应很剧烈,水中的残留氯是造成孔雀鱼大量死亡的罪魁祸首,所以养孔雀鱼的水要经过充分的晾晒。
2、光照:光照对于孔雀鱼,有人认为有其必要性,也有人不以为然,小编认为并不一定要使用专用的水族灯具,但是至少要有光线、营造出日夜的感觉。在黑暗中的孔雀鱼比较不会接受饵料;孔雀鱼的色泽也会比较黯淡,而在有光线的情况下,则会增加抢食的速度,减少残饵过多污染水质的机会;孔雀鱼的色泽也会比较亮丽。而且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比较方便观察孔雀是否感染疾病、大约何时要准备接生小鱼等每日例行的工作。
3、饵料: 刚出生的孔雀鱼,当天可以不喂,一是先使其适应环境,二是有卵黄囊还未吸收完。从第2天开始,最好是以活丰年虾幼虫开口,其营养丰富并易于吸收,又有促进排便的功效。这个时期使子鱼尽量多吃、吃饱,吃到肚子呈半球型,此时缸中还可保留少许活饵的程度。另外也可以用冷冻的丰年虾幼虫、脱壳丰年虾卵、水蚤或专业幼鱼人工开口饵料来喂养,这些饵料比活虾略差,差距主要体现在适口性和营养含量上。在幼鱼2、3周大时,除了喂虾和水蚤幼虫外,还可以喂食一些细小的水蚯蚓}、人工饵料等,使幼鱼摄入的营养更充分。饵料种类喂食的顺序是先喂其他饵料,最后喂丰年虾,以使丰年虾在鱼的肠道内停留时间更充分,营养更好的被吸收。
4、换水:每天换一次,每次换20%左右。每周换2次换50%,2周后全部换水1次,同时把缸清理干净。在子鱼的第一个月内,可以这样换水:第2月到第3月,每天一次换20%,一周一次50%,2周左右一次全部换水的;第3个月后的鱼,每天换水20%,2周一次换50%,一个月左右一次全部换水的。
背弯一般是老鱼了,母鱼出现比较多,主要原因是生宝宝造成的,没好的半法,就跟人老了背会驮一样
1、提高水温:水温过低时,它们整体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加上缸底的水温本身比上层要高一些,孔雀鱼就会出现趴缸不动的现象。饲养者需在缸内放置一个加热棒,将水温稳定在23~28℃之间,待孔雀鱼适应后便会恢复活动。2、及时换水:孔雀鱼趴在缸底一动不动,还可能是水质过差所造成的,发现后饲养者需及时进行换水,换掉缸内三分之一的水分,也可在缸中加装循环过滤系统,减缓水质恶化速度。3、生病:孔雀鱼趴在缸底一动不动
孔雀鱼繁殖太快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办法:1、隔离饲养,可以将公母孔雀鱼隔离饲养,这样就不会进行繁殖;2、饲养同一性别的孔雀鱼,可以只雌性孔雀鱼或雄性作为观赏来饲养;3、降温,如果只想减慢繁殖速度,可以将水温下降至26度以下,孔雀鱼的繁殖速度就会变慢。 提示: 孔雀鱼繁殖能力极强,且到3-4月大的时候,就成熟了,就会开始交配繁殖,如果主人不及时将公母分开饲养,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爆缸的现象。
孔雀鱼下崽后处理方法:1、孔雀鱼刚生完之后要将它单独的放在一个鱼缸中,避免它吞食掉鱼苗,也不要和其它的鱼放在一起,以免它被欺负。2、不要在孔雀鱼小鱼苗产生后的第一天喂它们,要等到第二天再给它们喂煮熟的蛋黄或豆浆。3、在繁殖期间鱼缸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提供一些水生植物,让孔雀鱼鱼卵附着,并为小鱼提供栖身之所。饲养孔雀鱼的注意事项:1、鱼缸在使用之前要先做消毒处理,滤材要及时的清理,这样才能为孔雀鱼
孔雀鱼烂尾后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严重时停止摄食,鱼体失去平衡,病鳗易吊挂于食台上;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鳍条末端蛀蚀,鳍间组织被破坏,鳍条散开,呈蛀鳍;严重时尾鳍烂掉,尾柄肌肉溃烂,甚至整个尾部烂掉,骨骼外露。在水温较低时,常继发水霉感染。烂尾病的治疗方法: 1、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 2、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
孔雀鱼烂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加入粗盐,要先将烂尾的孔雀鱼进行隔离饲养,然后往水中加入适量的粗盐,同时将水温升高至25度以上;2、加入药物,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就需要放入相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3、换水,对鱼缸内的过滤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每天坚持换水,每次换三分之一的水。 提示: 孔雀鱼烂尾通常是因为被别的鱼撕咬或是水质太差导致的,所以在饲养孔雀鱼的时候,不建议与别的鱼一起混养,
孔雀鱼出现烧尾的现象时,首先需要给孔雀鱼补水,也可以直接更换水,还要将烧尾的部位适当修剪,避免尾巴再被感染。还可以适量向水中添加食用盐、抗生素等,帮助孔雀鱼的尾巴快速恢复。 1、适当修剪 在夏季时孔雀鱼缺水、暴晒会出现烧尾现象,也可能是细菌造成的烧尾,首先需要补充水分,再将烧尾的部分适当的修剪处理。 2、更换水源 其实也可以适量的更换水源,将水换掉三分之一就好,不需要全部更
白头白嘴病 [症状]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当病鱼离水后,症状就不显著。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
应该是感染了病菌,如果是水肿……败血症基本没法治了,准备后事了。肠炎,腹水还有希望,试试买药治。可以通过粪便来辨别腹水可分两种1.细菌性腹水腹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鱼体的肚子里面积满著水 有著弹指即破的感觉 此种腹水具传染性 比较难以医治可以用抗生素医2.肠堵塞性腹水(便溺)腹水确明显的看到鱼体的肚子里面积满黑黑的便便 医须减少甚至停止餵食 在放以通便性质之药物但两种的的死因确相近 很少是撑死的
单养,加盐加土霉素,提高水温28到30度之间...试试吧,这种方法可能还有救
很正常,温度和喂食对鱼的成长有很大关系,如果温度适宜二十四五度,而且一直喂活食并且喂饱的话鱼一个月就能上色但是如果温度比较低,而且喂食也不好的话那2个月不上色也很正常
俩种可能一是全部下完了,其他的小鱼被吃掉了,就剩一条了!二水温不够,母鱼就停止生鱼了!可以试着提高水温!单独饲养!
是不是打架打的啊?我的就是这么死的,感觉是他们打架了,一条的尾巴都被咬没有了呢。。。。
烂鳃病①富氯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详细请拍照鱼的鳃盖。
应该是传染病了 ,可能是腐口病, 用盐水养它们吧 ,浓度比较高的盐水包治百病,而且孔雀鱼的抗盐能力也很强,网上说0.3%到2%都有,可以慢慢加入盐入水中,看下鱼儿的反应来判断浓度适不适合。孔雀鱼,又称孔雀花鳉、虹鳉、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称之为“凤尾鱼”,是鳉亚目,花鳉科,花鳉属的一种热带鱼,饲养难度较低。原产于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巴巴多斯,巴西北部与圭亚那,作为观赏鱼引入新加坡、中国、日本、韩国
可以单独捞出在小一些的鱼缸内。公鱼可以轻易追到母鱼!
1.恶化 水质恶化的最大原因是投饵过量所引起的水污染以及过滤器污秽所引起的有害质的积存。只要每日的投饵适量,以及适当扫除过滤器与水质调整都可以防止发生。虽然适当的换水也有必要,切勿大量换水,这样对孔雀鱼会有伤害,需要稍稍注意。另外,如果过度清洁过滤器,也同时洗掉繁殖的过滤菌,从而导水质恶化。 2.水温的变化 孔雀鱼是属于变温动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水温度变换体温的。水温不论高或低都有碍鱼体机能正常
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鱼苗针尾病的死亡率很高,如果发现的及时还是可以治愈的。对于刚患病的鱼苗,可以捞出放到大缸中单独饲养,加入少量粗盐或青霉素,喂食鲜活水蚤,加强过滤使水循环起来,强迫鱼苗游动,一周内可以治愈。针尾病的发病症状:肉眼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尾鳍缩在一起,即尾鳍的展开夹角明显变小,游动不正常,常常独自躲在角落里或者浮于水面,晃动身体但不向前游动,摄食量减少,最后死亡。对于稍大的鱼体可能伴有病菌
说明鱼还很健康,是好事不用管他们,几条鱼都放一起养更好。
用黑油漆把尾巴涂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