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的常见病,蒙眼病,氯霉素眼药水效果不错。每天给它上一次。保持水质良好,过滤棉要勤换。
鹦鹉拉稀主要是有假性和病理性之分的,宠主需要区分清楚才行。下面就一起来详细的分析一下。鹦鹉吃完蔬菜水果等含水量较多的食物以后会拉出来带很多水的粪便,甚至拉出一滩水,但是这不是拉稀,仅仅是多尿粪便而已,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有时候偶尔会拉一泡气泡便,通常都是蔬菜水果吃多了,不用担心。其实鸟偶尔出现水便现象也是极正常的,受惊或情绪激动都会造成水便现象,还是要多观察鸟的状态。但如果长期都是水便,并且还
那是癣,环境潮湿导致的,涂白凡士林或者红霉素软膏,涂在长癣处,每天两次,不到一周就能好。
鹦鹉鱼凸眼是水质恶化、感染或败血所致,需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使用红霉素眼膏涂抹患处,或者使用土霉素或者孔雀石绿溶水药浴,期间需要单独饲养,适当禁食,保持干净的水质,直至病鱼病情好转恢复。 鹦鹉鱼凸眼是什么原因 鹦鹉鱼凸眼是因为患了凸眼病,通常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寄生虫感染或者败血所致,一般会伴有眼球变白、浑浊、活动
迷你鹦鹉鱼配对的前兆为公鱼的额头突出部分会更加的突出,它会频繁的在母鱼面前游动,此时的它们也会驱赶到那些进入领地的小鱼,而母鱼在配对前往往没有太多的前兆,只有快分娩的时候,肚子会变的大起来。 提示: 在母鹦鹉鱼产卵以后我们需要及时捞出,不然鱼卵会被其它的鱼给吃掉,单独饲养的鱼卵一定要做好保暖。
迷你鹦鹉鱼卵孵化温度是26-28度,且要保持在一个温度,不可以经常改变水温,大概2-3天后,卵逐渐变黑,这说明小鱼很快就会孵化。对于刚孵化出来的小鱼,饲养者需要准备高蛋白食物。迷你鹦鹉鱼卵孵化注意事项1、迷你鹦鹉鱼产卵后主要还是注意补充营养,喂一些营养的鱼粮饲料等。2、还有就是要把小鱼卵和大鱼分开,不要放一起。3、注意水质的清洁,并定期清洗鱼缸以及适当换水。4、起飞后的崽鱼,不建议过度惊吓,避免亲
鹦鹉鱼变白可能是我们购买的鹦鹉鱼注射了色素,这种情况一般是商家为了更好的销售鱼儿。还有的鹦鹉鱼是吃了含有色素的饲料,一旦不吃那种饲料以后它们就会变白,当鹦鹉鱼生吞活的水质出了问题时,它们的身体同样会发白。 提示: 为了不让鹦鹉鱼的身体发白,我们在购买,喂食时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平时也需要做好水缸的卫生工作。
红鹦鹉鱼身上发白可能是水中溶氧量不足导致的。此时需要在缸中安装氧气泵,增加水中溶氧量。也有可能是水质恶化导致的,此时要通过换水的方法加以改善。还有可能是受水温或者饲料的影响,此时需要把水温调节到25-30℃之间。 水溶氧量不足 鱼类呼吸主要是通过腮部在水中进行。但红鹦鹉鱼属于杂交的新物种,它们的先天呼吸器官功能缺失
你的孔雀鱼打架了吧?快用黄粉治疗吧!
........眼睛发红啊死鱼要么就是眼睛被其他鱼咬了要么就是缺氧、没了 不过缺氧的几率大
孔雀鱼的公母是天生决定的,和水温没关系。水温25度左右比较适合孔雀鱼,一般一尾雌鱼一生可产仔4-7窝,但出现高质量仔鱼的机会随着雌鱼体质,鱼龄和健康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3-5个月时的雌鱼所生出的F1,F2,F3质量较高。所以,在成鱼阶段要挑选出适合的种亲鱼。虽然养到2-3个月可算成鱼,但对雌鱼而言,此时用来做种鱼还为时过早。过早交配,会使雌鱼个体成长受影响而且产仔数量和质量都不会太理想。如果
孔雀鱼是卵胎生鱼类,生死胎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也是有的。最容易发生在头胎和老母鱼身上,原因有很多,往往是因为母鱼受惊吓,换新水,下药等因素,对母鱼形成刺激造成流产,难产,死胎等情况。听你的描述应该是死胎,不要着急,耐心等待,等她将所有死胎排出之后,放入洁净的水中静养数天,可加少量海盐防止细菌滋生,并加强营养,等她恢复后便可再与雄鱼混养。如果不出意外,下一胎应该就会是活蹦乱跳的鱼宝宝。
冷水鹦鹉鱼身上长黑斑是应激反应,当它对环境感到陌生,心中没有安全感时,就会出现黑斑,当鱼缸的水温过低,鹦鹉鱼也会长出黑斑,它适合居住的温度是28℃左右,应尽快给鱼缸回暖。 冷水鹦鹉鱼身上长黑斑是怎么回事 当鹦鹉鱼对环境感到陌生,心中没有安全时,会出现应激反应,身上会出现黑斑。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鹦鹉鱼刚刚接回家、换水
都是展开的没有问题
是药三分毒,特别要注意用量,用量不当就会造成鱼死亡。净水剂一般是换水时加的。现在快快换水,不用药了,看能否救回你的鱼。
混养多了就容易掉眼,特别是银龙,如果掉眼的话,很难会恢复了,乒乓球也解决不了的
鹦鹉鱼变白可能是我们购买的鹦鹉鱼注射了色素,这种情况一般是商家为了更好的销售鱼儿。还有的鹦鹉鱼是吃了含有色素的饲料,一旦不吃那种饲料以后它们就会变白,当鹦鹉鱼生吞活的水质出了问题时,它们的身体同样会发白。 提示: 为了不让鹦鹉鱼的身体发白,我们在购买,喂食时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平时也需要做好水缸的卫生工作。
应该是疖疮病 [病原体] 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5~0.6)微米×(1.0~1.4)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荚膜,无芽孢。琼脂菌落呈圆形,直径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适培育温度25~30℃。[流行与危害]由于病灶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以及疖疮仅在皮肤局部小范围内充血发红,而且病灶向外突出形成疖疮,所以不易形成流行病。因此,无明显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换了黑斑病,黑斑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补充说明:1、温度原因。鹦鹉鱼容易会因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而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2、水质导致。鹦鹉鱼的嘴巴或者腮变黑是水质不好或水质不适应。应每隔2~3天换一次水,每次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水。3、疾病原因。鹦鹉鱼得了黑斑病,鱼体长出“黑斑点”
鹦鹉血在大鱼时候出现黑斑有几种情况: 1,受到惊吓 2,水温及水质不良 3,生病 由生病而引起的反黑斑,治疗好后,会自行恢复颜色. 由受惊而引起的,在其恢复平静后,会自行恢复颜色. 由水温水质不良引起的,调整好水温水质后,会自行恢复颜色. 但血鹦鹉如果长到8-10CM左右还是有黑斑的话,那么这样的黑斑将是终身的,不会退去了
鹦鹉最适合的温度是24至28度,银龙鱼最适合的温度是25至2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