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犬旁一个交这个字是:jiǎo 狡。读音:[jiǎo] 部首:犭 总笔画:9五笔:QTUQ 释义:
1.诡诈。
2.多力,壮健。 〈名〉(形声。从犬,交声。本义:小狗)同本义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说文》狡狗之死也。——《淮南子·俶真》又如:狡犬(狡狗。少壮的狗)传说中的兽名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山海经》〈形〉狡猾;狡诈狡,狯也。——《广雅》小儿戏谓之狡狯。——《通俗文》乌鸟之狡,虽善不亲。——《管子·形势》。注:“谓猜也。”东方之钜狡也。——《吕氏春秋·尊师》。注:“猾也。”狡兔有三窟。——《战国策·齐策四》又如:狡强(狡赖强辩);狡客(狡滑的人);狡竖(狡猾的人);狡扇(阴谋煽动);狡桀(狡猾诡诈)壮健骁勇狡,健也。——《广雅》又如:狡悍(壮健勇武);狡勇(狡诈勇悍)急促时奏狡弄。——王褒《洞箫赋》。注:“急也。”又如:狡捷(灵活敏捷);狡弄(急促雄壮的短曲)狂暴乱气狡偾。——《左传·僖公十五年》伪孽昏狡。——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又如:狡虫(凶恶的害虫);狡愤(暴躁不安);狡戾(狂暴乖张);狡暴(狡猾凶暴)通“姣”及见狡童。——《诗·山有扶苏》又如:狡好(容貌秀丽);狡童(漂亮而无实才的少年);狡泽(佼美而光泽)“狡”出自《山海经》中的“西山经”。原文是: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在穰。
“犭+严”见附图或见在线字典该字是“玁”的类推简化字.见《中华字海》495页扫描(部分)玁,拼音:xiǎn .同“猃”字. ①“~狁”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春秋时称“戎”、“狄”,战国后称“匈奴”. ②古书上指长嘴狗,猎犬的一种.
逖逖(tì),中国汉字。远:“逖矣!西土之人”。(1)逷 读音:tì〈形〉(2)远,不近 [distant](3)如:逖闻(逖听 在远处听到 表示恭敬);逖远(遥远);逖慕(仰慕,仰望思慕 表示恭敬)逖 tì 〈动〉(1)使之远离 [keep away from]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 ――《书·多方》(2)通“剔”。治 [manage]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 ――《左传》(3)用作“惕”
西部高地白梗(West Highland White Terrier)威尔士梗(Welsh Terrier)斯塔福郡斗牛梗(Staffordshire Bull Terrier)爱尔兰软毛梗(Soft Coated Wheaten Terrier)斯开岛梗(Skye Terrier)西里汉梗(Sealyham Terrier)苏格兰梗(Scottish Terrier)罗威士梗(Norwich T
婺 wù 第四声 不过怎么看也是个反文旁,反犬旁的没见过
狓 念pi,第一声一种比大象还大的动物,形状像熊,凶残,肉食。主要活动在中国南方,目前估计已经灭绝,因为从解放后一直没有再发现过。 还有一种叫奥卡狓,大概生活在非洲那边,详细资料如下 奥卡狓(又称霍加狓,犭霍犭加狓,拉丁语学名:Okapia johnstoni)是一种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刚果(金)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又称作欧卡皮鹿。它是长颈鹿科中的一种偶蹄动物。它与长颈鹿有亲缘关系,
狓 念pi,第一声一种比大象还大的动物,形状像熊,凶残,肉食。主要活动在中国南方,目前估计已经灭绝,因为从解放后一直没有再发现过。 还有一种叫奥卡狓,大概生活在非洲那边,详细资料如下 奥卡狓(又称霍加狓,犭霍犭加狓,拉丁语学名:Okapia johnstoni)是一种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刚果(金)森林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又称作欧卡皮鹿。它是长颈鹿科中的一种偶蹄动物。它与长颈鹿有亲缘关系,
(犭票)僄的异体字,轻快,敏捷僄一。念作”piào四声“。字义解释:1、矫捷;敏疾。如: 僄,轻也。从人,票声。——《说文》 又如: 僄轻(敏捷轻浮);僄悍(敏捷勇猛);僄勇(敏捷勇敢);僄突(敏捷快速);僄狡(敏捷勇猛) 。2、轻薄。如: 怠慢僄弃。——《荀子·脩身》 又如:僄弃(轻忽抛弃) 。3、轻狂。如: 僄狡锋侠。——《后汉书·袁绍传》 又如: 僄急(轻狂急躁)。
狃 niǔ (1) ㄋㄧㄡˇ (2) 因袭,拘泥:~于习俗。~于成见。 (3) 郑码:QMXE,U:72C3,GBK:E1F0 (4) 笔画数:7,部首:犭,笔顺编号:3535211
反犬旁右边一个奇是:猗,读音:yī、yǐ猗拼音音:yī、yǐ部首:犭笔画:11释义:[yī] 1. 美好盛大的样子。晋•陆云•《高冈诗四首之一》:“瞻彼高冈,有猗其桐。”2. 助词。犹“兮”。相当于“啊”,用于句末,表示语气。《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3. 叹词。常用于句首,表示赞叹。 相当於“啊”。《诗经•齐风•猗嗟》:“猗嗟昌兮,颀而长兮。”唐
獾,拼音:huān quán 部首:犭,部外笔画:17,总笔画:20解释:哺乳动物,毛灰色,善掘土,穴居山野,昼伏夜出。毛可制笔,毛皮可制裘,其脂肪熬炼的獾油可治疗烫伤等。亦称“狗獾”。释名:狗獾(音欢)、天狗。 时珍曰:獾又作 ,亦状其肥钝之貌。蜀人呼为天狗。 集解:汪颖曰:狗獾,处处山野有之,穴土而居。形如家狗,而脚短,食果实。有数 种相似。其肉味甚甘美,皮可为裘。 狗獾似小狗而肥,尖喙矮足,
该字为“獏”:拼音:[mò] 部 首: 犭笔 画 :13组词: 玄獏 [ xuán mò ] :兽名。《逸周书·王会》:“ 不令支 玄獏。” 朱右曾 校释:“《说文》云:似熊,黄黑色。”释义:1、同“貘”。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犀牛而矮小,尾短,鼻子突出很长,能自由伸缩,皮厚而毛少,前肢四趾,后肢三趾,善于游泳,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吃嫩枝叶等。2、獏是一种会食人噩梦的神兽,在我国古籍中,“獏”也指
这个字已经被废除了. 这个字念geng 第三声梗(Terrier)是用于狩猎穴熊,野兔,水獭等小动物的一种小猎犬。他们多数都具有聪明活泼,行动敏捷,勇敢顽强,勤劳忠实的性格。除少数几种更外,绝大部分产于英国。更的名称起源于拉丁文的“Terra”,意思是“掘土”,该类犬善于挖掘地穴,猎取栖息在土中或穴中的獾,狐狸,野兔,水獭等小动物。他们较小的体形,正配合了这种需要。
读 huan 阴平 参考资料:
餍[yàn]吃饱。满足:~足(多指私欲)。
猇拼音:xiāo注音:ㄒㄧㄠ简体部首:犭;部外笔画:8;总笔画:11繁体部首:犬五笔86:QTHM五笔98:QTHW仓颉:KHYPN郑码:QMIH笔顺编号:35321531535四角号码41217UniCode:CJK基本字义【xiāo】◎ 古同“虓”,虎怒吼声。◎ 犬叫声。◎ 古县名,在今中国山东省。详细字义【xiāo】〈名〉(1) 猛虎怒吼声 [roar as a tiger]猇,《说文》:“
猜独犯狗狠猴狐猾狡狂狼狸猎猫猛狮狭犹狱猪狈猖狞猬猩猿狰
1、“反犬旁加个九”为“犰”字,读音:[qiú]2、“反犬旁加个余”为“狳”字,读音:[yú]犰:〔犰狳〕哺乳动物,身体分前、中、后三段,头尾及胸部都有鳞片,腹部有毛,穴居土中,善于掘土。昼伏夜出,吃果、菜、蚊、蚯蚓等。肉可食,鳞甲可制提篮等。1.笔划:52.五笔:QTVN3.部首:犭4.结构:左右结构5.五行:木6.笔顺:撇、弯钩、撇、撇、横折弯钩/横斜钩7.笔顺编号:35335狳:“犰狳”一种
飙拼音:biāo解释:暴风:~风。~尘。狂~。~举电至(形容声势大,速度快)
吠 拼音:fei4狗叫:~叫。狂~。蜀犬~日(喻少见多怪)。 【本字提供国家或地区】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 【现代汉语词典】 一fèi(狗)叫:狂~|鸡鸣犬~。 【高级汉语辞典】 【修改词义】 一【基本词义】吠[fèi]〈动〉。1、(会意。从犬,从口。本义:狗叫)2、同本义 [bark][例句1]吠,犬鸣也。——《说文》[例句2]邑犬君吠兮所怪也。——《楚辞·九
漪,是一个汉字,拼音是yī 。意思是水波纹,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也指岸边。语出袁宏道《叙呙氏家绳集》“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基本字义:水波纹:~沦。~澜。清~。涟~(细小的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