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玻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玻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
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冷水鹦鹉鱼身上长黑斑是应激反应,当它对环境感到陌生,心中没有安全感时,就会出现黑斑,当鱼缸的水温过低,鹦鹉鱼也会长出黑斑,它适合居住的温度是28℃左右,应尽快给鱼缸回暖。 冷水鹦鹉鱼身上长黑斑是怎么回事 当鹦鹉鱼对环境感到陌生,心中没有安全时,会出现应激反应,身上会出现黑斑。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鹦鹉鱼刚刚接回家、换水
鹦鹉血在大鱼时候出现黑斑有几种情况: 1,受到惊吓 2,水温及水质不良 3,生病 由生病而引起的反黑斑,治疗好后,会自行恢复颜色. 由受惊而引起的,在其恢复平静后,会自行恢复颜色. 由水温水质不良引起的,调整好水温水质后,会自行恢复颜色. 但血鹦鹉如果长到8-10CM左右还是有黑斑的话,那么这样的黑斑将是终身的,不会退去了
先杀菌吧 用高锰酸钾水 把原来的鱼缸泡半个小时 换清水 把鱼放到高锰酸钾水 1分钟 放到新鱼缸里 你用的药太杂了 庆大霉素是治疗肠炎的以后不要用了 黄粉以后少放 否则鱼的体制会很差的 很容易得病
仅供参考:身上有黑点,应该是是的得了黑点病。头变小,都是因为黑点病引起的。黑点病又名小瓜虫病黑点病,这种病在养鱼时经常出现.什么季节都会出现的喔!!春秋季节最易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注意,如果是金鱼这样的冷水性鱼,就不能升温,只能用药。由于昼夜的温差大,未添置恒温设备的鱼缸里的热带鱼最易得黑点病。,热带鱼得此病后,先于鳃盖和各鳍条上长出细小黑点,然后长满全身,后期体表粘液增多,黑点成黑色囊肿泡状,
黑斑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家养的非常难治疗,即使治好日后也容易出问题! 发病原因 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在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
水温忽高忽低造成的白点病升高鱼缸内温度30-32度,加大盐,加大充氧气白点一周自然脱落!鱼只活泼!
你好,鱼身上出现黑点是过敏后现象,但正常爱情况下鱼不会很快死去。建议以后将养鱼的水在日光下晒过,再换进鱼缸。另外,换水不要太频道,因为每次换水,鱼都要分泌体液去中和新水。也可以去市场上买瓶十来块钱的鱼水除氧剂,节约日晒时间。
你好,鱼身上出现黑点是过敏后现象,但正常爱情况下鱼不会很快死去。建议以后将养鱼的水在日光下晒过,再换进鱼缸。另外,换水不要太频道,因为每次换水,鱼都要分泌体液去中和新水。也可以去市场上买瓶十来块钱的鱼水除氧剂,节约日晒时间。
鱼缸长青苔(水藻)的原因主要有: 1 鱼只太多 2 含氮化合物过多 3 光线不均衡,有阳光直射 4 水质污染,排析物和残饵未及时清理而腐败。 5 溶氧量不足 青苔繁殖极快,只要见到最好立即动手刷除,或使用去苔剂将其消灭,否则任其繁衍,将形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预防方法主要有: 1 降低养鱼蜜度,即减少鱼的数量 2 坚持定期换水,如每周一次,换去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根据你的描述,普通是蓝色斑点,金鱼状态没有其它异常的话不需要担心,因为金鱼的基因本身就不稳定,有变色的可能性,如果状态不好,比如浮在水面,趴缸,没有食欲,就有可能是疾病或者水质造成的,最好有张图片能具体分析一下。
鱼身上有白色絮状物是鱼水霉病的主要特征,水霉病是水族生物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又被称为白毛病、肤霉病,这种疾病通常都发生在水族环境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时候。治疗方法:1、把水温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证水温提高,不要看加热棒的温度刻度,自己买一个温度计真实测量一下。2、每天给鱼缸注射青霉素(200L水打4瓶80万单位的青霉素),连打三天。青霉素很便宜,在诊所就能买到。3、加盐:要加粗盐,千万别加什么
金鱼是非常容易患上水霉病的,水霉病最开始在金鱼身上是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的,等到我们能够看到的时候,就是在金鱼身上有一种像白色棉花的样子,并且金鱼会变得烦躁,慢慢变得行动迟缓,肌肉会慢慢的腐烂。如果金鱼一不小心患上了水霉病,那么最好是能够适当的提高一下鱼缸的水温,这样可以是水霉菌长的慢一些,同时,也可以使用瓦数稍微小一点的紫外线照明灯,来消灭水霉菌病毒,但是每日照射的时间最好在四小时左右。还可以用盐
病情分析:鱼身上长了红斑!身上有小白点,怎么回事指导意见:你好,有可能是皮肤受感染了,可以换一下水,必要给予氧气。
引起金鱼患出血病的因素较为复杂,一般有病毒性、细菌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发:1.病毒、细菌(一般认为由单胞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2.水质关系 不管用自来水养鱼,还是湖水或井水养鱼,需经过静置或曝晒2—3天后,才可使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轻则使鳍鳞充血,重则会使金鱼致死。[症状] 周身鳍(基部更甚)、鳞间或局部充血、溢血、溃疡、鳞片脱落;重则口腔、眼及内脏均有出血现象,病
应该是白毛病或者是气泡病,如果是气泡病就是水太凉温差大或者没有晾水或者是水中溶氧量太高。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从鱼体的伤口侵入,开始寄生于表皮,逐渐深入肌肉,吸取鱼体营养,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丝(肉眼可见棉丝状)。寄生部位伤口发炎充血、坏死、溃烂;病鱼常利用缸壁、石砾或水草摩擦患处,最后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伤、冻伤的幼鱼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鱼卵也
换掉吧!将鱼缸清洗干净,然后放水,弄包活性炭放置过滤槽,加入粗盐,提温三十至三十二度,进行二十四小时的过滤及打氧消除鱼缸中的有害物质后,(可切断保温器电源,现在这天气就不用保温了)方可入鱼,以后根据喂食情况对水进行三分之一的更换!
鱼病主要是水质长期不好引起的,就好像人一样如果长期生活在空气不好的环境里也是很容易有病。要养好鱼关键的是过滤,过滤就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鱼便产生的,也只有把鱼便的氨除掉才能保持水体的稳定和清晰,鱼也才能健康而少病的。如果缸里缺少硝化菌的附生面积,硝化菌是很少的,也就不能及时处理鱼便了,水体的氨含量就高,鱼长时间生活在有氨毒的水体里,体质会慢慢变得虚弱就很容易受到水里病毒的侵害。有些危害不是一
以下供参考痘疮病(1)病因:秋未和冬季水温较底时出现(15度左右)(2)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3)治疗:1~0.3MG
鱼的嘴巴烂了可能是受伤感染,或者患上烂嘴病了,对此需要及时将病鱼隔离,并停食一段时间。期间 ,需用二氧化碳加盐给鱼缸消毒,鱼的嘴巴需要用高锰酸钾、黄粉、红霉素软膏涂抹,期间每天换少量水,一天涂抹两次药物,可见好转。 鱼嘴巴烂了的原因 鱼的嘴巴烂了可能是嘴巴受伤感染细菌了,导致嘴巴出现溃烂的情况,不过也可能是鱼患上烂嘴病了。对此,需要将嘴巴烂了的鱼隔离起来,并停食一段时间观察情况。
白斑病,会传染。到药店买高锰酸钾泡一下,不能放太多,会死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