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鳍病加白皮病,用呋喃西林药浴15分钟,坚持几天就会好,另外注意保持水质,最好在缸里放点盐,为了它们能快速恢复偶尔下些动物性饵料,注意稍微以免污染水质愿你的鱼能健康活泼
可能是得了白点病,白点病是一种白点原虫,一直都存在於我们的鱼缸中,一般健康的鱼是有足够的抵抗力,而不会发病,但若有以下几种情形就易发病:1.水温忽冷忽热时,因鱼不是变温动物,无法调节其体温,所以在此情况下,鱼必须去适应其水温,但也因此抵抗力减弱,故而极易发病,可以简单的说是鱼感冒了,所以在季节交替或新鱼入缸时很容易得病(此为最大主因)。 2.新鱼带入,因原本的鱼缸的白点虫(卵)是一种平衡状态,若新
发现水浑浊 肯定要换水 但不能全换 入股如果很脏 那就换掉一半 一般的话 就换三分之一
红绿灯和神仙鱼都原产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如果神仙鱼可以生活得很好,说明那样的水质养红绿灯是不成问题的。 红绿灯本来就是一种比较脆弱的热带鱼,比较胆小,喜欢多水草的阴暗、宁静环境,如果光线太强,鱼缸空间太拥挤,都会造成它们的体质下降。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种不太好伺候的小鱼:正常水温要保持在22~24℃之间,pH值必须在5.8~6.8的范围内(酸至弱酸性),饲养水体必须是软质的老水,不能经常性换水。
您家的血鹦鹉可能是得了白点病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
水霉病,用大粒盐加点黄粉,加热调到30度,前期少下点药,试试看。
先杀菌吧 用高锰酸钾水 把原来的鱼缸泡半个小时 换清水 把鱼放到高锰酸钾水 1分钟 放到新鱼缸里 你用的药太杂了 庆大霉素是治疗肠炎的以后不要用了 黄粉以后少放 否则鱼的体制会很差的 很容易得病
可能是这两条小鱼长的比较慢。
1、是发色了吧,一般1个月左右的鱼就会发色,首先就是尾巴带颜色,最好上个图。2、死了的可能性太多,养鱼一定要先养水,定好温度。一般幼鱼体质容易受到水质和水温影响,发生缩尾、针尾等情况。
发白是因为他鳞片掉了
鱼身上有发白色的是水霉病,也叫肤霉病、白霉病、绒毛病,是一种真菌性皮肤病。常发病于2~5月间,鱼感染这种病后慢慢出现焦躁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皮肤粘液增多等现象,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在50千克水中投放孔雀石绿0·3克,将病鱼放入浴洗10~20分钟,然后用棉签轻轻擦菌丝,脱落即可。 拓展资料:病因水霉菌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
鹦鹉鱼变白可能是我们购买的鹦鹉鱼注射了色素,这种情况一般是商家为了更好的销售鱼儿。还有的鹦鹉鱼是吃了含有色素的饲料,一旦不吃那种饲料以后它们就会变白,当鹦鹉鱼生吞活的水质出了问题时,它们的身体同样会发白。 提示: 为了不让鹦鹉鱼的身体发白,我们在购买,喂食时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平时也需要做好水缸的卫生工作。
鹦鹉鱼怎么变白褪色有多种因素。 1 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的鱼种,重点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差,而是因为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 使用加温器提升水温在25~28℃的范围内,便可使鱼只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 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鱼只不但健康状况差得可。。。 鹦鹉鱼怎么变白褪色有多种因素。 1 血鹦鹉对
得病了,细菌性烂尾,烂鳍症:由细菌引起的烂尾,烂鳍症传染性极高……
生物特征啊,一种性状,由基因决定
鱼体色变黑一般都是由于环境突变,或对环境不适应造成的,鱼的体色也能反映鱼的健康状况,我觉得水的原因可能性极大,因为丽丽不会缺氧。不知道你是怎么换水的
金玛丽一般都生15至25条鱼的,至于您的鱼儿为什么才生5条,可能是您的鱼吃的和环境有问题
鱼病主要是水质长期不好引起的,就好像人一样如果长期生活在空气不好的环境里也是很容易有病。水清晰并不等于水里无氨毒,要养好鱼关键的是过滤,过滤就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鱼便产生的,也只有把鱼便的氨除掉才能保持水体的稳定和清晰,鱼也才能健康而少病。如果缸里缺少硝化菌的附生面积,硝化菌是很少的,也就不能及时处理鱼便了,水体的氨含量就高,鱼就容易有病厌食,水也很容易混浊。有些危害不是一下就显示出来,而是
鹦鹉鱼变白的原因很多,它们可能是水质问题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水温太低引起的,受到了惊吓的鹦鹉鱼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生病的鹦鹉鱼同样会这样,我们需要尽快的找出原因,生病了需要及时的治疗。 提示: 想要饲养好鹦鹉鱼,我们除了做好基本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水温了。
得了白点病。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
首先确定温度,房间温度17,8度以上,乌龟才会进食,如果气温低那么乌龟还处于冬眠期,肯定不会吃了,如果温度挺高20°以上,试着喂它小鱼,如果还是不吃那么有可能是水土不服或是病了,乌龟一般爱得炎症。乌龟是很难饿死的即使1个月不吃也不会死的。顺便说一句乌龟吃了鱼或肉拉的屎就是很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