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白点病,冷水鱼不建议高温治疗,甲基蓝、白点净等成品鱼药效果不错!
鱼类属於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虫类(12%)、哺乳类(9%)、两生类(8%)五大类。
根据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
尾巴开叉是打架或者运输途中造成的损伤,目测不太严重,保持好水质,控制好28度左右几天就好了,白点的话目前还没看见,如果真有白点的话升温33度下千分之三海盐即好
白点病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玻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玻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
花纹块比较大,基本是方形,白点病的白点只有不到半MM,园形,如果是白点,不可能只有尾巴上有,每个鳍及身上都会有。1花纹,2白点
小瓜虫病(白点病)症状:初期症状是锦鲤胸鳍和身上出现小白点,且迅速向全身蔓延。后期身体表面尤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群集于角落或礁石处不断磨蹭,试图摆脱寄生虫。如果寄生虫在锦鲤鳃内,则致使其无法吸收氧气,即使是大型鱼有时也会死亡。病源及感染原因: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绒毛虫,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当水温降到10℃以下或升到28℃时,虫体发育停止
龙鱼尾巴上有白色疙瘩可能是白点病或者受伤,患病的龙鱼初期症状不明显,鱼缸水升温后病情就会好转,病重的龙鱼会食欲不振、到处蹭痒,此时需要隔离并持续用药物治疗,伤口愈合了白点就会消失。 龙鱼尾巴上有白色疙瘩怎么治 可能是得了白点病,染病初期的龙鱼尾巴和背部都会有白点分布,不会影响龙鱼的日常生活。主人要先把鱼缸温度升高,
应该烂的初步迹象, 换水勤照阳光就可以了。如果是换水是不小心给弄伤的就不打紧了,六角龙身体个处的再生能力是超强的,就算是四肢有一肢给切了它会再生出原肢。
白点是小瓜虫病。得病原因是因为你的水温低到了23度或以下了,把水温提到28度加盐即可持续一个星期,保持换水,就没有太大问题了,如果有清道夫鱼就不要放食盐了,放黄粉即可,主要是温度提到28度就没问题了
烂的初步迹象 换水勤照阳光
有可能是白点病,要放盐,隔离,用高锰酸钾清洗患处。
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玻 (1)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2)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
问题描述不够清楚 红点地方有没有鼓包?最好能上图 如果有轻微突起 应该就是外寄
白点是小瓜虫病。得病原因是因为你的水温低到了23度或以下了,把水温提到28度加盐即可持续一个星期,保持换水,就没有太大问题了,如果有清道夫鱼就不要放食盐了,放黄粉即可,主要是温度提到28度就没问题了
你的鱼得的是白点病,这鱼是月光,问题不大,把水温加到30度,在鱼缸里加些大粒盐,浓度需要大些,在鱼白点消失后慢慢的换水,看你的滤水器打氧的要接个水管变成双管滤水的,因为增养后刚里气泡过多,对鱼的保护黏膜起破坏的作用,水沫子教多!主要是温度和盐的浓度,需要大些,但不能过大,鱼适应就可以.
鱼得了出血性腐败病,也叫赤皮病。可用1%食盐水,或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背鳍或全部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呈破烂的纸扇状(又称蛀鳍);有时病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现块状红斑,有时也充血发炎。在鳞片脱落处和鳍
发财鱼尾巴上长白点应该是得了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解决办法: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
打斗造成的 很快就能恢复
像是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
像是水霉病又称白毛病。水霉菌广存於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为一种常在的霉菌,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病菌为细长分枝的菌丝体,一端像根状附着在鳖的皮肤组织中,大部分伸出体外,肉眼可见。菌丝呈灰白色,柔软,很像是浸泡在水中的棉花纤维。病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像一团白毛。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
水霉病,也就是真菌性感染,建议你这样:1、检查滤材,看是否有使用超过5个月的滤材,如有,分批更换,棉超过两个月一定要洗2、温度升到32度,连续换水3天,每天五分之一,爆氧,加盐3‰,停食3-5天3、如果很严重,下傲深4号或庆大霉素4、耐心观察,完成以上步骤,应该3天就能看到明显的改观,平时一定要注意好水质,稳定的温度、pH值,勤换水,勤换滤材、勤洗棉,不要侥幸,不要偷懒,这些病就不会找上门来但愿我
可能是白点病。解决方法:将鱼捞出到小缸中进行药浴。甲硝唑一日三次+0.2%的盐,12小时后鱼有好转,伤口不在扩大,但对鱼药对鱼的伤害较大,鱼尾被药物腐蚀掉一份(可能是盐重量不好估计,浓度调配太高了)。甲硝唑1次+0.2%的盐(精确核实重量,调配浓度)+保拿仕杀菌水,4个小时,鱼伤口感染迹象消失,鱼伤口处开始愈合,放入原缸中12小时,鱼伤口完全愈合,食欲不好。总的来说:1、盐的浓度最好是0.2%,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