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孔雀鱼长白毛了怎么办?

创建时间 2023-05-15 11:13:07

问题描述

孔雀鱼长白毛了怎么办?
医生回答
宠问吧特约宠医
宠物猫、宠物狗、宠物问答、宠物百科、宠物周边等宠物知识

(一)病态表现

有时不同的病有相同症状,这就需要根据特殊症状做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1)病鱼精神不振,萎靡,俗称“不现实”,活动量明显减少;

(2)离群躲在角落或扎堆。

(3)尾鳍、背鳍或不伸展,俗称夹尾巴。

(4)食欲不振,不抢食。

(5)体表颜色不鲜艳。

(6)身上出现特殊病变或症状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例如:斑点、长白毛、烂块、红肿、水肿、充血、瘀血、出血、颜色异常、粘膜增多、粘膜脱落或到处蹭其体表或各鳍、到处钻左右摆动等异常表现。

(7)热带鱼患传染病须具备3个条件:

①病原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②传染途径:被污染的水、用具、水蚤、病鱼等。

③易感动物(鱼):同种鱼大部分同时得了相同的病。

(二)发现病鱼的措施

(1)首先区别是否是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如不能确诊一律暂时不动或按传染病饲养管理。

(2)发生传染病的鱼群或个体应严格隔离,一切饲养用具都要分开使用。

(3)根据病情发展,可酌情停食或少喂饲料,详细观察其取食及活动情况,在确诊后可以酌情投药。

(4)发病期间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水温变化,最好使其恒温,换水尤应慎重。也可酌情淘汰病鱼。

(三)介绍几种常见鱼病

1.白点病 是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1)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传染途径:水蚤、病鱼,污染的工具是热带鱼的1号病。热带鱼比金鱼易患白点病,水温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诱因,也是初学者常常失败的原因。

欧洲最初兴起热带鱼饲养业时曾因此病全军覆没。及时发现早治疗,早隔离,加强消毒,保持恒温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2)症状: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3)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2.出血性腐烂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体:为细菌。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后常常是带菌者,水质恶化立即又发病,死亡率较高,一般为50%左右。

(2)症状: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

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疗: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药物青霉素:90×45×60(厘术)箱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4~5天可治愈,初期可治愈,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烂掉的鳍需1个月左右才能长好。把患病箱内的水草拔出用清水冲净并用美蓝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蓝结晶变化即可)15~30分钟。

在病鱼箱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发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盐,亦得到控制。

3.轮虫病 此病为传染性原虫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轮虫,传染途径多为喂水蚤时带进虫体。新鱼虫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鱼,否则易得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

一般症状:轮虫在箱内聚成云雾状。鱼浮在水面,在鱼身上、鳃内到处寄生。色体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病鱼如不及时治疗,也会大量死亡。

(2)治疗: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鱼移入新箱,再投些药。治疗的特效药是硫酸铜,90×45×60(厘米)的箱放绿豆大小结晶块即可。

水草对硫酸铜特别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药。不能用部分换水方法处理,这样反而加速轮虫的大量繁殖,鱼将加速死亡,所以必须全换水与投药同时进行。

此外也可用0.5%~1%的浓盐水治疗也有效。

4.水霉病 是霉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传染途径:水蚤、病鱼。养过 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

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反之,即刻可以发病。虽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

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鱼卵更易感染。

(2)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

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5.疖疮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和传播途径:病原体为杆菌。传播途径:水蚤,病鱼或工具。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红桃核、蔓龙。

这类鱼特别易因患此病而死亡。但发病率不算高。自然死亡率不高。

(2)症状:鱼体从肌肉层长出硬泡,有时能流出大量脓血。

(3)治疗:待泡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包者捞出单独治疗。

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6.烂鳃病 为细菌性传染病。

(1)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传染途径主要是病鱼。从商店购买鱼易带此病。金鱼、热带鱼都易得此病,不易根治。常常并发肠炎,有时不出现任何症状鱼即死掉,只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此病。

死亡率一般50%~60%,有时高达80%。

(2)症状: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靡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

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轻者有食欲,重者无食欲。

(3)治疗:个别鱼得病捞出淘汰。如普遍患病,全池洒药,停食4~5天。用红汞治疗,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亦可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 1~2ppm。

还可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90×45×60(厘米)1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2个疗程即愈。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2 14:22 7.感冒 非病毒性,没有传染性。由于水温突然变化造成的,倒箱最易造成此病。

(1)症状:鱼倒入新箱很快夹尾,不爱游动,或轻度地左右晃动。有个别鱼沉入箱底而又马上窜上来。若不及时发现治疗,可造成大批死亡。

(2)治疗:掌握水温恒定,停食2~3天,以1%的食盐洒入箱内,一般1~2天即好转。

8.水螅 是一种腔肠小动物,常随鱼虫带入箱内,在水温22~26℃大量繁殖,对成鱼无大害,对幼鱼是天敌。它与鱼争水族箱中氧气及食物。

一旦发现很难根除。水螅对鱼虽有害,但可做为中、小学生生物实验的教材。

(1)症状:水螅尖端有吸盘,另一端带有触手的口,吸盘能在玻璃、水草上吸附,身体与触手在水中晃来晃去,争吃喂鱼的饵料。

几天之间繁殖满箱,更易传入其他鱼箱。

(2)治疗:特效药为硫酸铜,90×45×60(厘米)箱可放绿豆粒大小结晶块将它们杀死,但对养有水草的箱就不方便了。

这种情况在发生初期(数量不太多,可放几捆紫铜丝,3天左右可将它们杀死。紫铜丝可与水族箱中的酸根作用,生成铜的化合物,杀死水螅。

目的达到后尽快取出铜丝,过多铜对鱼有毒。

9.鱼虱 是传染性寄生虫病。病原体为鱼虱,途径是在喂鱼虫时常带入鱼虱或有病鱼存在。虫体寄生于鱼体表鳞片缝中吸取营养使鱼逐渐消瘦,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较易治愈。

(1)症状:虫体寄生鱼体表鳞片缝之中。病鱼表现不安,到处蹭。有的虫体被蹭掉,有的蹭不掉。传染较快。如发现几条鱼有虫体,全箱要下药。

(2)治疗:大型鱼,把鱼捞出用镊子镊掉虫体,患处可涂磺胺、呋喃西林粉剂。小型鱼类,绝大部分已得鱼虱,可用1ppm晶体敌百虫液体浸鱼或遍洒鱼箱,高锰酸钾治疗也有效,用量可掌握在水稍变色即可。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22 14:22 10.水鼓病 无传染性。病原体尚不清,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症状:鱼腹鼓大,最初有食欲,后期无食欲。最后浮水面或沉箱底不动。用手挤腹部流出黄色液体,病程较长,最后死亡。无法治疗。

11. 立鳞病 为病毒性传染病,但传染性不大。

(1) 病原体:病毒。诱因是用低于原箱水温的水,直接冲到了鱼体受凉而引起的。

(2) 症状:鱼的鳞片都竖起来,是因为皮下有水肿而引起。严重时鳞片脱落而死。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高。

(3) 治疗:无特效药。但可用1A3~2A3的海水养浴数日,可恢复健康。也可用抗生素及呋喃林干粉消炎。有一定疗效检举

相关问题

Top